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 首頁
  • 計畫簡介
  • 知識中心
  • 文化中心
  • 創新中心
  • 活動成果
  • 執行團隊
分項二:東台灣原住民文化與環境友善農業學程行 動接軌計畫
分項二簡介

     近年來,考古學及語言學的研究發現,陸續指出臺灣實為廣大南島語族主要的發祥地之一,原住民在臺灣斯島生活的履跡甚至達六千年之久。在過去的歷史時空裡,臺灣東部正是許多原住民族群的登陸地,他們篳路藍縷,墾荒廝守,臺灣東部成了許多族群異地遷徙後的「原鄉」,東臺灣土地下所埋藏的更是原住民在臺灣千百年來的歷史縮影與文化遺留。換言之,本校所在地「花蓮」正好是臺灣歷史定位上的族群原鄉與文化首都。

此外,花東地區因無汙染的先天條件,傳統的農業鹹魚翻身成為熱門的夯產業,無論是返鄉或是移住,一波波年青人投入花東農業的生產與經營,包括各類創新的通路經營,例如花東菜市集、壽豐印象;環境友善的生產,例如光復自然田、富興農場、新社/靜浦海稻米等,我們都可以洞見環境友善農業的人才是當前花東就業市場上的大缺口。綜上所述,本分項計畫的提出期能契合本校特色大學的規劃與營造;同時,亦期能呼應國家尊重多元族群文化與環境友善農業政策的重要性。

            具體而言,本分項計畫有鑒於東台灣族群文化的多樣性,尤其是台灣原住民的文化資產,蘊含有與土地長期對話豐富的「文化基因」及「美感基因」,若能將本校原住民文化相關之教育資源善加運用於生活美學,應可為台灣整體生活美學學術建構與文創產業交流與創新提供重要的美感元素資源。此外,在環境友善農耕的未來趨勢上,本計畫將以東華大學為基地,結合在地多元知識體系,建構花東環境友善農業的實務人才培育平台,進而營造一個與東台灣族群文化與友善農業積極對話的大學教育機制,讓本校特色大學的營造願景與東台灣區域的整體發展,得以藉由本分項計畫的執行成果,更加深化,更臻完善。

在執行層面,我們將師法紐西蘭毛利大學的經驗,特別是移動大學的概念,也就是在地方部落開設大學的課程,與地方的需求與知識結合。與宜花東及蘭嶼的原住民族重點學校共同設計各類的實作課程與工作坊,透過實際行動讓大學與地方能夠接軌。

           而本分項計畫同時也考量招生特殊性,根據訪談調查,東部地區有許多原住民重點學校學生,從來沒有報考東華大學的念頭,他們認為(東華)大學是一個無法高攀的世界。此外,近年東部地區有機與環境友善農業蓬勃發展,帶動許多青年返鄉務農,或是因為食安與養生風潮,小米紅藜、樹豆等原住民特用作物供不應求,環境友善的農業培訓與在鄉就業已具高度關聯性。針對此,本計畫分項二,透過移動大學的構想,東華原住民民族學院主動出擊,將大學的內涵透過動靜態展演巡迴帶到原住民重點學校,在東部地區的高中部分有蘭嶼高中、海星高中、四維高中、玉里高中、花蓮女中、花蓮高中、花蓮體育高中、台東體育高中、台東高中、台東女中10所,在高職的部分有關山工商、上騰工商、公東高工、台東高商、台東專校、光復商工、成功商水、花蓮高工、花蓮高商、花蓮高農等10所,讓高中職學生熟悉瞭解未來進入東華的機會與興趣。同時透過環境友善農業課程的試辦,與區域發展的需求接軌,增強學生畢業後能在東部或返鄉就業的職能,促進高中職學生留在東部地區就讀東華大學的意願。